查看原文
其他

它已经1261岁了......


近日,一件跨越千年,见证历史的文物《祭侄文稿》上了热搜。



1月12日,一条指责台北故宫博物院,质疑《祭侄文稿》外借的微博引发海内外华人震动。



海报上显示,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东京博物馆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环球时报 的采访报道,14日下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承认,隔着玻璃柜拍照对文物有影响,但只要不开闪光灯应该影响不大,“相信日方会小心对待展品”。而对于为何将珍贵的真迹外借给日方,工作人员则称,“这是上层的策略,具体原因无法告知”。她反复强调,“借出去会还回来,日本之前一些漆器或字画真迹也会‘回馈’过来”,但对于这次有什么回馈,对方表示“还不清楚”


随后,东京国立博物馆却表示,东京未和台湾进行“交换展品”,所有展品都是台湾单方面送去的,且《祭侄文稿》未进行特别保护措施,“游客不开闪光灯就行”。



晚些时候,博物馆又表示,“将在单独房间的玻璃柜中展示,游客禁止拍照,只有拥有许可的媒体记者可以,但也必须隔着玻璃柜进行,且不能使用闪光灯”。


网友们纷纷在网上表示“大部分华人都没看过《祭侄文稿》的真容,说借就借出去了,关键还没有特殊保护措施!”


@记忆de永恒-19: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真迹,是应该禁止出国的珍贵文物,是颜真卿先生兄长一家为抵御叛军惨烈牺牲的铮铮傲骨,是先生面对侄子的头骨写下的悲愤,望“子孙保之”,抗战时为守护它跨越炮火多年迁移,如今却要和几件流传千年的珍贵脆弱的文物一起,在免费且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借给日本。


@小园623:我来说说我的看法,从客观上说:1.过于珍贵,过于脆弱,本就不应该外借;2.就算要外借,需要做好严密的防护,然而并没有;3.日本方面在借我国文物这方面是有损毁、丢失前科的;4.这次外借,别说大陆,甚至台湾民众都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到这两天才从日本那里爆出来,而日本方面竟然也模糊这是从台故借的。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社交账号下,也有台湾网友留言质问,这样珍贵的文物能否经得起奔波?



台湾一主持人更是直接在节目中质问:你凭什么让它出去?



看似常见的文物交流,

两岸民众为何如此生气?


1.

>>> “展一次伤一次” <<<


此次出借之所以令两岸民众气愤不已,有一个重要原因——文物保护。粗略算来,《祭侄文稿》面世已近1300年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一张跨越一千多年的宣纸,氧化、潮湿、风化......它已经脆弱无比,经不起任何折腾,现阶段的科技还不足保护好如此珍品。每打开展览一次,都是在折它的寿。


▲《祭侄文稿》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台湾古董收藏家们也在台媒撰文指出:“站在文物收藏和鉴赏的角度而言,纸寿千年绢五百自古有云,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台北故宫没道理不知道。《祭侄文稿》和《自叙帖》能完好保存到现在,全赖一千多年来历代收藏家和博物馆悉心呵护才达成。”



据台湾《联合报》当时报道,《祭侄文稿》和《自叙帖》都经“文资法”核定为“国宝”,等级比核定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还高。考虑到书画的脆弱性,台北故宫1984年起陆续精选出70件名作列为限展品,规定每次仅能展出42天展后须休息三年以上,其中就包括上述两件文物。


即使在台湾,颜真卿《祭侄文稿》和怀素《自叙帖》也已10年没展出。《祭侄文稿》上次展出是在2008年“晋唐书法展”,海外展则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展出。


2.

>>> 法律规定 <<<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览或是具体展览规格的文物。例如中国大陆规定的禁止出国(境)的文物名单中,几乎都是纸品类



根据国家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第四条规定:



为确保出国(境)展览文物的安全,易损文物、一级孤品及元代以前(含元代)绘画,不得出国(境)展览。


《祭侄文稿》,到底是个什么作品?


人们对外借《祭侄文稿》事件感到愤慨,除了因为要保护文物以及外借是否合法合规,更是与这件国宝背后所蕴含的“气节”历史意义有关。


台湾一名有25年收藏经验的专业古董收藏家在《故宫外借国宝,文物保存掀危机》一文中指出,《祭侄文稿》全名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寒食帖》合称“天下三大行书法帖”。


▲听作家蒋勋讲述《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和气节


另外,它记载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危若累卵,颜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在常山以螳臂当车的气概阻拦安史叛军。


天宝十五年史思明攻打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叛军劝降,颜杲卿不从,叛军便当着颜杲卿的面把他的儿子颜季明的头砍下来。颜杲卿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在自己面前断头,依然坚守着忠诚,誓死不降。


颜杲卿被押到洛阳,对安禄山瞋目怒骂,安禄山派人把颜杲卿的舌头割下来,这就是南宋文天祥《正气歌》里所说到的“为颜常山舌”典故的由来。


一年以后,颜真卿反攻,收复常山,在废墟之中发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颅。面对着他的头颅,颜真卿悲痛地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颜真卿看着这个年轻人的头颅,回想起那个热血、忠勇的侄儿,痛彻心扉,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其中“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这十六字反复涂改、重写,可见他当时最真实和悲痛的感情。或许,即使颜真卿“复活”,也再写不出这样的真迹了……



再细看这一处的涂抹痕迹,将“从父”两个字涂掉,改成“第十三叔”。



古代,“从父”就是“叔叔”的意思,但是从字面上,从父的感觉比叔叔要亲近得多。可见,他非常疼爱他的这个侄子。在颜真卿眼里,这个侄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他在后面也讲到,在他们下一辈中,最有才华人品最好的就是颜季明,他特别心疼这个侄子。


整篇文稿中用笔最重的两个字“尓父”,尤其是“父”,最后一捺触目惊心。



《祭侄文稿》对于中华民族而言,绝不仅是一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而已。


它短短的234个字中,浓缩的是颜真卿面对亲人逝去时的满腔血泪,面对国家动荡时的深深忧虑,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顽强不屈的脊梁。


《祭侄文稿》的末尾处还有一枚印章......


“子孙保之”。



我们要保存和善待的,何止是这一份这么珍贵的作品,更是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血脉和记忆。


热点回顾:


1.“2.5天小长假”离我们还有多远?

2.改革再出发!共青团2019年工作要点在这里!

3.这份成绩单,从去年寄到今年,终于到了...

4.房租抵扣个税导致房租上涨?

5.这应该是一个人最帅的样子








    素材来源  | 观察者网、环球时报、知乎、人民日报、综合网络

 编   辑  | 陈思晓

责任编辑  | 杨宇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